怎樣炒好大鍋菜
如果就餐人數眾多,烹製菜餚時往往採用大鍋,即通常所說的炒大鍋菜。大鍋菜的鍋大笨重且鍋位固定,炒菜時下鍋的原料又多,當大量原料一下子倒入鍋裡後,會使鍋內的溫度驟然降低,而此時灶下的火力又無法加大,同時原料中的水分也聚集至鍋底而難以蒸發,因此人們常說大鍋菜都是「漚」熟而非炒熟的,這「漚」熟的大鍋菜自然沒有小鍋菜好吃啦!
但是,炒大鍋菜也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,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大鍋菜所固有的缺點,從而使炒出的大鍋菜相對好吃一些。例如,大鍋菜的原料一般要切得比小鍋菜粗一些、大一些、厚一些,以避免下鍋後碎爛;特別是大鍋菜中的姜、蔥、蒜等小配料,都不能切得過小過細,以免下鍋後炒煳;而對一些難以制熟的原料(如四季豆),則須先經過預熟處理(如焯水)後再下鍋;炒大鍋菜時,鍋要熱、火要旺,且先要進行炙鍋;原料下鍋後還要將鍋鏟不停地翻動,以使其受熱均勻且不生不煳,等等。
大鍋菜可以用多種烹製方法成菜,但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炒、燒、蒸三種。下面,就分別對這三種大鍋菜的烹製方法及其注意事項作一簡要介紹。
一、炒
這是大鍋菜用得最多的烹製方法,它又可具體分為炒大鍋葷菜和炒大鍋素菜兩種。
1炒大鍋葷菜
炒不碼芡不勾芡的大鍋葷菜,如回鍋肉、鹽煎肉、蔥爆羊肉、青椒雞塊等。炒這類菜時,應將主料(肉類或禽類)事先用精煉油拌勻,以防原料下鍋後相互粘連;輔料(蔬菜)應選含水量較少、吸油性較大的原料,如青椒、蒜苗、洋蔥、蓮白、豆腐乾等;炒菜時的用油量也應稍大一些。
炒既碼芡又勾芡的大鍋葷菜,如青筍肉片、青椒肉絲、魚香肉絲、宮保肉丁等。炒這類菜時,主料(肉類或禽類)碼芡要厚一些、幹一些,且主料最好先下鍋用熱油滑熟撈出後,再下鍋與輔料一起炒製成菜;若是主料的量太大,則可分幾次下鍋滑熟;輔料(蔬菜)則應事先用少量精鹽碼味,再擠去部分水分,以使其下鍋後水分較少且容易成熟;也可將輔料事先焯水、過油或煸炒至斷生,再與主料一起烹製成菜,以縮短其正式烹調時間並保證其充分地成熟。此外,勾芡用的滋汁也應事先調製好,滋汁的用量也應少於小鍋菜,但滋汁要調得比小鍋菜的濃稠一些。
其原因是:炒大鍋菜時火力不足,原料中的水分不易蒸發,因此滋汁中不應有太多的水分。總的來說,炒這類大鍋葷菜實際上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「炒」,倒是有點像在「燴」菜了。即先在鍋內放油燒熱,再下入小配料(薑蔥蒜等)熗香,然後下入經過處理的主輔料,接著快速翻勻,烹入滋汁,芡熟即可起鍋。
- 上一篇:怎樣炒腰花更爽口 下一篇:烹調酒使用的八個小竅門